房号是敦煌、罗马、拜占庭,陈列室里有笙、阮、箜篌,墙上挂着敦煌壁画临摹品。走进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工场,就像开启了一场通往丝路古道的穿越旅行。
35岁的马成虎是文创工场的总经理。他曾留学英国,在那里感受到文创产业的魅力。2018年甫一上任,他就接到了一个“穿越”任务——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
马成虎(左)和同事一起设计敦煌元素文创产品(1月14日摄)。35岁的马成虎是甘肃丝绸之路文创工场的总经理。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自公元366年开始营建的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据专家统计,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数量有6000余件。反弹琵琶伎乐天是很多人心中的“敦煌模样”。
“要让壁画中的乐器‘活’起来,既需要潜心研究的专家,也要找到能把乐器做出来的好匠人。我们要做转化成果的‘桥’。”马成虎说。
马成虎团队与专注敦煌乐舞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郑汝中深入沟通。从20世纪80年代起,郑汝中就不断尝试乐器复原。
“如今,郑老师年事已高,我们复原乐器既是继承郑老师的学术梦想,也是一种抢救性保护。”马成虎说。
复原壁画中的古乐器何其难也!江苏扬州、河南兰考、河北饶阳……全国闻名的乐器生产基地,都留下了这些年轻人的脚步。缺乏先例、无法量产、难以音形兼具,制琴师傅们一次次回绝。
最难复原的乐器是花边阮。莫高窟第220窟记录下的这种失传乐器,共鸣箱的边缘呈7瓣弧形,就像盛开的花朵。
几经打听,他们找到远在扬州的琴筝研制专家田步高。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田步高拿出了几封泛黄的信笺。原来30多年前,郑汝中就与他通信,希望他将壁画中的乐器做成实物。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当时复原出的乐器虽然形似,却无法演奏。
30多年过去,看到一代代人为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而不断努力,田步高很是感动,便毫不犹豫地揽下了别人都不接的“瓷器活”。他几乎停下了厂里的正常工作,调集最有经验的制琴师傅、寻找最适宜的木料,反复试制。
2018年8月的一个大雨天,载着复原乐器的大车,来到敦煌艺术馆。箱子一个个打开,一件又一件壁画中的乐器出现在眼前,其中就包括最难复原的乐器——花边阮。
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有序推进
3月30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了...(157)人阅读时间:2021-06-07专访:“三星堆考古新成果或能开创中国
新华社东京3月29日电 专访:三星堆考古新成果或能开创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的未来访日本九州...(134)人阅读时间:2021-06-03於之莹夺世界女子围棋最强战三连冠
新华社南京3月24日电(记者王恒志)2021扇兴杯世界女子围棋最强战24日迎来线上巅峰对决,中...(173)人阅读时间:2021-06-02新高教集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深化
3月23日,新高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高教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70)人阅读时间:2021-05-24单板滑雪世界杯阿斯本站:克莱韦兰、加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单板滑雪世界杯阿斯本站于美国当地时间21日结束,在坡面障碍技巧项目...(182)人阅读时间: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