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号是敦煌、罗马、拜占庭,陈列室里有笙、阮、箜篌,墙上挂着敦煌壁画临摹品。走进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创意工场,就像开启了一场通往丝路古道的穿越旅行。
35岁的马成虎是文创工场的总经理。他曾留学英国,在那里感受到文创产业的魅力。2018年甫一上任,他就接到了一个“穿越”任务——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
马成虎(左)和同事一起设计敦煌元素文创产品(1月14日摄)。35岁的马成虎是甘肃丝绸之路文创工场的总经理。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自公元366年开始营建的敦煌莫高窟,被称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据专家统计,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数量有6000余件。反弹琵琶伎乐天是很多人心中的“敦煌模样”。
“要让壁画中的乐器‘活’起来,既需要潜心研究的专家,也要找到能把乐器做出来的好匠人。我们要做转化成果的‘桥’。”马成虎说。
马成虎团队与专注敦煌乐舞研究的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郑汝中深入沟通。从20世纪80年代起,郑汝中就不断尝试乐器复原。
“如今,郑老师年事已高,我们复原乐器既是继承郑老师的学术梦想,也是一种抢救性保护。”马成虎说。
复原壁画中的古乐器何其难也!江苏扬州、河南兰考、河北饶阳……全国闻名的乐器生产基地,都留下了这些年轻人的脚步。缺乏先例、无法量产、难以音形兼具,制琴师傅们一次次回绝。
最难复原的乐器是花边阮。莫高窟第220窟记录下的这种失传乐器,共鸣箱的边缘呈7瓣弧形,就像盛开的花朵。
几经打听,他们找到远在扬州的琴筝研制专家田步高。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田步高拿出了几封泛黄的信笺。原来30多年前,郑汝中就与他通信,希望他将壁画中的乐器做成实物。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当时复原出的乐器虽然形似,却无法演奏。
30多年过去,看到一代代人为复原敦煌壁画中的乐器而不断努力,田步高很是感动,便毫不犹豫地揽下了别人都不接的“瓷器活”。他几乎停下了厂里的正常工作,调集最有经验的制琴师傅、寻找最适宜的木料,反复试制。
2018年8月的一个大雨天,载着复原乐器的大车,来到敦煌艺术馆。箱子一个个打开,一件又一件壁画中的乐器出现在眼前,其中就包括最难复原的乐器——花边阮。
咖哥十三年深耕互联网一腔热血云南助农
在 “她经济” 蓬勃发展的时代,女性已然成为零售消费市场的核心客群,其在线上消费领域的...(99)人阅读时间:2025-01-22水果好室 新鲜采摘看得见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一份自然的馈赠都显得格外珍贵,而水果,无疑是大自然最温柔的...(162)人阅读时间:2024-09-13艾叶草本湿巾我们的新选择
一款创新的艾叶草卫生湿巾在市场上引起了关注。这款湿巾融合了传统艾草的天然精华与现代...(80)人阅读时间:2024-09-04孝忠义殡葬公司:一站式丧事服务,让告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面临与亲人告别的时刻。孝忠义殡葬公司深知这一时刻的重要性,因此...(52)人阅读时间:2024-08-09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有序推进
3月30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了...(157)人阅读时间:2021-06-07